close

今天又看了他幾篇的生活日誌才知道,
原來他是個超有名的遛鳥博士,「台灣加油隊」竟然也是他組成的!
難怪這幾天會黏在他的網站離不開。

這幾天一直在各大網站衝著浪(噗~最近工作量比較少咩~),看著每個人精采的生活點滴。
今天又逛了一家李昆霖的旅遊日誌,之前我就看過他去南極的遊記,真是心跳不已,精采非凡,
今天就再挑他一篇2002年秘魯之旅(更新日期2005/10/13)的來看看好了。

雖然從埃及回來後,就告訴自己,下次我要旅行的國家一定是要文明又現代化的國家,
因為對於貧窮與落後的體驗感覺已經夠了。但事實證明我還是抵擋不了古文明對我的吸引力,
秘魯也是我的目標之一,目前到不了就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個玩法好了。

哇塞,這一看,非同小可,看著他跟著挑夫飛快的爬上四千多公尺的安地斯山脈時,
他的心跳因為有點高山症症狀而破百,而我的心跳看著看著也跟著一分鐘跳了二百下。
原來想要到馬丘比丘古城還要健行個三、四天才到了的喔~
而且作者當時是以25歲的年輕體力爬上去的,但據他說他已經是當時那個團隊中算高齡的了,
當時全團的平均年紀都是介於22歲到26歲之間的,這下完蛋了,
那…那我想看馬丘比丘不就更無望了嗎?天啊!

  遊記中他描述到:
「當我們愈爬愈高﹐ 我發現自己愈來愈喘﹐一開始我還覺得奇怪﹐
明明只是快步行走的步調﹐跟前二小時一樣的步調﹐又沒有奔跑﹐
怎會心跳那麼快﹐ 幾乎就跟跑四百公尺衝剌一樣的心跳速度
(一分鐘平均一百八十或一百九十)﹐而我就用這樣的心跳繼續
又支持了半小時不停的跟在第一名後面﹐然後開始眼冒金星
(第一次有這感覺﹐真的是看得到星星)腳步愈來愈慢........
愈來愈喘........」

唉~大哥,我最近在追公車時就發現到我也有這個症頭也。
才追沒幾小步的趕上公車,就喘的快斷氣,接著我就看到了滿頭的星星…
看來,我真的與登高絕緣了。
看完他整篇的遊記後,除了驚訝於自己體力的不行外,
他在旅行過程中所體驗到的人生觀更值得去學習,
尤其看到他趕在眾團員前到達馬丘比丘,並且赤裸裸的擁抱在這座古城前,
我只能說,我真是羨慕屎他了,男生可以看看他的身材,想想自己,
女生更是要看一下這難得的猛男秀喔~他真的很愛脫!

在最後他的後記裏也寫的字字見血,完完全全把我心裏面最深處的話表達的淋漓盡致,
PO上來也讓大家體會體會吧。

---------------------------------------
後記

在秘魯這十來天遇見了來自各地的旅行者﹐
會來南美洲旅行的人大多是資深的自助旅行家﹐
他們都巳看膩了文明的大城市以及方便的國家公園﹐
才會大老遠的跑來這裏﹐
能夠來到這裏的遊客﹐
總是比較有耐心﹐彷彿早巳有心理準備這邊的辦事效率﹐
而更老練的遊客則是一副神定氣閒﹐不急不徐﹐
像以早巳習慣這樣極慢的步調。

幾乎每一個交談過的朋友都巳環遊了半個地球﹐
或是既將旅行一整年﹐從秘魯開始當南美洲的起點﹐
我雖自認為去過不少地方﹐
但也只一年旅行幾個禮拜﹐畢竟學業壓力不輕﹐
既便如此﹐
我還是無法有勇氣什麼都不做只"玩"一年。

但在安地斯山脈我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玩"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平均走古道的遊客大都是22~~26歲之間﹐
(我二十五歲算是高齡的了)

這些大多來自西歐﹐澳洲或美國的遊客有個共通點﹐
他們總是在大學畢業﹐找工作之前跟銀行或爸媽借錢﹐
讓自己環遊世界一年。

我跟這些朋友們談論過﹐
那就是旅行需要三個要素﹐
金錢﹐時間和體力。

而時間跟體力只有三十歲成家之前有而巳﹐
錢則可以在以後三十年再賺就好﹐

這不只是我們年輕一輩的看法﹐
連年紀大的遊客們也同意﹐
他們大多是悔恨自己年輕時沒能多看世界﹐
在年老體力不濟時才突然發現自己竟然錯失了那麼多﹐
於是也都鼓勵自己的下一代好好的先去玩遍世界再說

當然這只是我們這群熱好旅遊的想法﹐
大多數人還是會對這想法斥之以鼻﹐
覺得玩又能得到些什麼﹐
認為我們只是好吃懶做的一群人﹐
一點也不切實際。

但我們卻認為﹐
旅行的人才是最累的人﹐
我們不只必需拋棄所愛的家人和朋友﹐
在未知的國度處處提防著危險﹐
並且在與社會脫節長期一段時間之後必需再度適應現實生活的腳步。

其實我們旅行的人比任何人都還在意未來要面對的現實生活﹐
每晚總會深怕自己在旅行時巳不知不覺被社會淘汱﹐
失去了競爭力。

旅行的人也比任何人更渴望安定﹐
但卻無法安定下來﹐
每當漸漸摸熟一個地方的生活步調﹐
才剛開始喜歡上一個城市﹐
就不得不忍痛離開她﹐
繼續踏往未知的旅途

旅行者常被這種矛盾的掙扎困擾著﹐
離家愈久﹐ 孤獨漸深﹐
要於其抗衡的心力就愈多﹐
但終究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只因為胸中有一個夢想必需完成

在我看來﹐
這些環遊世界的人真的很了不起﹐
有不少人的夢想是環遊世界﹐
但又有幾個人能真的做到﹐
我敬佩這些孤獨的旅行者﹐
他們不只必需克服環境的不適﹐
更難的是還得忍受心中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煎熬。
至少這一點是目前的我無法辦到的。

有人會說世界那麼大﹐
無論怎麼走也走不完的﹐

沒錯﹐
全世界有194個國家﹐
有些國家甚至還無法進入﹐
在人的有生之年是無法把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踏盡。

但人生本來就沒有完美﹐
總會有無法完成﹐沒機會去做的事。
而這些遺憾就必需用自己的智慧來彌補﹐
才能讓心中釋懷

我想﹐
欣賞殘缺美的智慧會隨著旅行而增長﹐
旅遊的好處不是只有平常人所說的增廣見聞﹐
那無非只是過程﹐
其實旅行最終的目的是調冶自己的性情﹐
置身在異鄉會被週圍異己的一切從反方向﹐側面誘發出更深處的自己
只有拋開現實生活的所有包袱﹐
才能靜下心來探索自己的內心。

見識多了﹐ 了解這世界上各式各樣的人情﹐風俗﹐文化都有﹐
使自己變得能夠去忍受﹐了解﹐適應並且去接納原先看不過去的事。

於是心胸變得更寬闊﹐心眼再也不狹小。

這才是旅行的真諦。

在文章的最後我必需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我的心中﹐他們是最好的父母﹐
不只在對我的栽培上不遺餘力﹐
更難得是雖然他們非常擔心我的安危﹐
但還是支持我所做的決定﹐
讓我選擇要過的人生﹐
他們唯一可做的事只是在旁叮嚀我要注意安全健康。

我想我最不孝的是常讓他們擔憂出外流浪的我﹐
每次出遊﹐總是感到內疚﹐
異鄉的山水總是會使遊子想起自己生命的源頭
置身異鄉愈久愈會勾起濃厚的鄉愁, 對父母懷有更強烈的情感。

我只能跟爸媽說﹐
可以生在你們這個家庭﹐
我實在太幸運了﹐
今天如果沒有爸媽你們﹐ 我什麼都不是﹐

我愛你們。

西元二千零二年盛夏於俄亥俄洲大學腐蝕中心實驗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hoebewenru 的頭像
    phoebewenru

    菲比的隨想手記

    phoebewen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